快速导航

电话:0311-86020020 85026333
手机:0311-86020020 / 18931111912
高老师
邮箱:1693868882@qq.com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裕华路66号(原省政府对面)
西柏坡精神与乡村振兴: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发布时间:2025-06-23 15:08 浏览:35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的西柏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的最后驿站,其孕育的精神力量早已穿透历史烟尘。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中那“两个务必”的警醒声至今仍在回响:“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不仅是历史的回音壁,更是照进当下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明灯。
西柏坡精神并非高悬云端的精神标本,其精髓在于它深深扎根于泥土之中。毛泽东同志曾在此用“两个务必”为即将执政的共产党人立下规矩,又谆谆告诫全党:“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便道出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两个务必”的清醒态度,艰苦奋斗的实干作风,依靠群众、服务人民的根本立场——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在历史转折点上凝练的精神瑰宝。
今日之乡村振兴,正是共产党人奔赴的又一个关键考场。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一些地方却悄然滋生出“歇歇脚”、“松松劲”的懈怠心态,个别干部甚至摆起“功劳簿”,沉溺于“功劳簿”上的安逸。这与西柏坡当年所警示的“骄”与“奢”何其相似!西柏坡精神于此便成为一剂良方:乡村振兴征程上,我们尤需以“两个务必”为镜鉴,警惕骄气抬头、奢侈浪费的苗头,务必永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广袤田野上落实精神价值,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的躬身实践。西柏坡精神要求我们,在乡村振兴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要真正俯身倾听农民心声,将政策资源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百姓心头,在“鸡犬之声相闻”中体察民情、汇聚民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必须依靠群众这一最深厚伟力来共同绘就。
西柏坡党校正是淬炼干部担当的熔炉。当党员干部踏入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立于毛泽东同志当年强调“两个务必”的简朴会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便悄然开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教学,使抽象的精神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场景,让“赶考”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担当如滹沱河水般涌入心田,滋养着每位干部在新时代继续前行的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乡村振兴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又一张宏大考卷。唯有赓续西柏坡精神血脉,以“两个务必”为永恒警钟,以人民为大地根基,以奋斗为实践底色,广大党员干部方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答卷。
当无数村庄在奋斗中焕发新生,那正是对西柏坡精神最好的铭记——历史与未来之间,永立着一座由责任担当铸就的丰碑。
某单位赴西柏坡参观学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