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电话:0311-86020020 85026333
手机:0311-86020020 / 18931111912
高老师
邮箱:1693868882@qq.com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裕华路66号(原省政府对面)
《学西柏坡、谈体会、见行动》
发布时间:2025-04-10 08:54 浏览:69太行山东麓的那个小山村,七十多年前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地方。简陋的土坯房、煤油灯下的战略部署、粗茶淡饭中的宏伟蓝图——西柏坡以其特有的朴素与伟大,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当我们今天"学西柏坡、谈体会、见行动"时,不仅是在回顾一段历史,更是在寻找一种可以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反而显得尤为珍贵。西柏坡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明灯,它提醒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西柏坡时期最动人的莫过于那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定力。1948年,中国革命正处于夺取全国胜利的关键阶段,毛泽东同志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胜利曙光已现之时强调忧患意识,在历史转折关头保持清醒头脑,这种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至今令人叹服。今天的中国,已从当年的积贫积弱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西柏坡教导我们的战略定力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需要西柏坡时期那种"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度,既不被暂时困难吓倒,也不因已有成就自满,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自信。
西柏坡精神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为民初心永不变"的价值坚守。在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思考的依然是如何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西柏坡纪念馆里保存着这样一份文件:中央军委关于部队进入城市后必须严守纪律的指示,其中甚至详细规定"不得擅自进入民宅,不得取用群众一针一线"。这种对人民利益的极致呵护,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写照。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但越是如此,越需要牢记西柏坡的启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从脱贫攻坚到疫情防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西柏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未改变,也不能改变。
西柏坡时期展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开拓勇气。在那个条件极其艰苦的小山村,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更擘画了新中国的建设蓝图。没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就用毛笔在粗纸上书写历史;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就靠人力传递改变中国命运的命令。这种在艰难条件下创造奇迹的精神,对当今中国尤其具有启示意义。面对科技"卡脖子"问题、发展方式转变的阵痛,我们更需要发扬西柏坡那种迎难而上的勇气,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在改革深水区中蹚出新路。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的人们。
西柏坡还留下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团结智慧。当时,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者聚集在这个小山村,为了共同理想而团结奋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同住一个小院,共同研究关系中国命运的重大问题,展现了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汇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的众志成城,到乡村振兴中凝聚的各方合力,西柏坡的团结精神在新时代有了更为丰富的实践内涵。团结就是力量,这既是历史经验,也是现实需要。
西柏坡的土坯房会风化,但西柏坡精神永不褪色。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西柏坡精神给予我们的不是简单的历史回忆,而是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学习西柏坡,关键在于将其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各自岗位上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在利益诱惑前坚守为民初心,在困难挑战前展现创新勇气,在共同目标下促进团结协作。每一位党员干部,每一位普通群众,都可以成为西柏坡精神的当代践行者。当我们把这种精神融入血脉、见诸行动时,西柏坡就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地名,而成为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西柏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辉煌历史,更是一条通向未来的精神之路。西柏坡精神如同太行山上的灯塔,穿越时空,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西柏坡所代表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革命意志,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带着这份财富继续前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某单位赴西柏坡学习图片。